解放前,鼓楼东路迎祥口向东今烈士堂烈士西桥西,有一横截鼓楼东路的大石坊,是三敞通道,中间最高,南北对称,中央顶立着一小长方块石,直书《圣旨》两字。上覆有飞檐滴水,下横嵌长方青条石板,自右至左横书《状元及第》四个石刻大字。两旁各直书一行小字,因年久月深,字迹模糊,依稀乾隆年立坊月日。南北对侧坊,皆是浮雕石刻,东西两面,都是坊面,通道口蹲有大狮,这是泰兴县自古以来,唯一的武状元张兆璠《状元及第坊》。            

    传说张兆璠是泰兴花园庄人,字奂瑜,号琴若。自幼习武,亦擅诗词,清高宗乾隆十三年(公元1784年)进士,乾隆十五年,参加廷试武状元及第。选侍卫,授陕西宜君县参将,累升兴江总兵,调镇江西南昌,暴病卒于镇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中国历代武状元》一书中有传。

    传说,他这个武状元也是来之不易,又恰遇着这一“机缘”。传说清高宗传谕武考廷试,张兆璠也参加这次考试。高宗已进入试场,由于安座时骤忽地鸣炮示仪,张兆璠已挺马校场中,坐骑乃系刚由关外贡来,未谙如此场面,且又是生人驾驭,闻炮声立即惊跃,直立前蹄,把张兆璠掀坠马背。这时,张兆璠惊破心胆,后臂已着地,急换左手持矛,右手紧勒缰绳,不意中夹握马尾梢,为了不让坠地,急就手紧勒马尾,马负痛,前蹄着地,马尾着力上下一甩,张兆璠就势一跃腾空坐上马背,松脱握着的马尾,马怒吼了几声,奔跑了几丈,跟着驯伏了下来。这时,参试的几千人及观试群众不禁掌声雷鸣,乾隆及佐试官员也齐声喝彩,张兆璠早已汗透内衣,方时惊魂入舍,安下惊心。当时高宗却认为张兆璠故弄玄虚,施展这一惊险绝招,一定有独特的本领,立即面授钦赐状元及第。

    关于他“暴卒于镇”的事也有一个传说,说不定来自皇宫。

    传说,有一次乾隆独自坐在养心殿御书房烛光下看书。看的是《三国演义》火烧赤壁一节,时已更深,伴随太监叩请归安,他接着看到华容道紧张之处,放不下来,摆手示意,太监只好轻轻退出。一忽,听得内书房传来脚步声,侍御人员均在外,怎有人藏在内书房中扰乱他清静。便很气愤地问道:“谁?”立即传来:“二弟云长。”方时,在乾隆眼前仿佛一个面如重枣,飘扬着五绺长须,跨着赤兔马,手挽青龙偃月刀的身影。古云:“聪明不过天子”立即追问“三弟何在?”内答:“镇守黑龙江张……”。这时,在外的侍御人员听得内宫人声,急匆匆地拥入,使乾隆下面的话没有听清楚,即传谕兵部查复,则找到张兆璠,立即传旨钦召进京。

    这时的张兆璠,正因不久前与沙俄在乌苏里江发生接触,虽击溃入侵者,由于某点指挥失察,伤亡惨重,上司参到兵部,已待查处。这次接到圣旨认为召进京杀头,因为,在封建君主时代形成一个铁的规律“文怕降,武怕召”,与其进京受死不如自己来一个全尸,便坠金暴卒了。

    这种传说它的真实性怎样,有待怀疑。首先张兆璠没有去过黑龙江,“暴卒镇”则有记载。如说民间谣传那也不可能,很大程度出自宫中,这却有可信的“佐证”。首先是清朝对关夫子的“幽灵”特别崇敬,到了乾隆年间尤为特甚。每年加三级,最后晋爵“协天大帝”相同于人间的摄政王,还不够。最后代玉皇大帝下召“甲子(年)戊辰(月),禅位关卿”上号“玄旻玉皇大帝”。那乾隆皇帝本人居然自认刘备再世,连最大的贪污奸臣和珅一贯阿谀奉承讨好主子竟避起圣讳“备”来(有文字记载,见和珅有关资料),不知这是清高宗乾隆用的一个“术”。因为到他中期满汉矛盾又激化起来,以此神话传出,我就是汉人,并且是汉人所崇拜的汉昭烈皇帝刘备转世,借腹陈阁老“偷龙换凤”而进入爱新觉罗圣体里来的。如以此推论,说不定张兆璠之死还是一个“牺牲品”呢。

    传说张兆璠擅书狂草,诗词豪放均佚失了。只有我在幼年呤诵的《七绝·醉墨》一首,今尚记得以飨读者。

七绝 醉墨
孰谓毫端非武事,举杯醉赋千秋史。
呼童磨墨两三池,待我酒酣书大字。

请注意:本资料整理于上世纪80年代,有些景点均据当时情况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