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28日,是原中共泰兴县委委员、共青团泰兴县第一任县委书记何其美烈士遇害80周年纪念日,让我们永远怀念为了共和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的无数革命烈士。今天撰写此文,以飨读者。
何其美烈士遇害始末
1929年8月28日,泰兴、如皋两县红军游击队合编为如泰工农红军,为红十四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年11月,中共江苏省委在上海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省委听取了中共南通特委书记李超时和特委委员刘瑞龙的汇报,决定通海如泰地区进一步发展红军游击武装,争取在这一地区组织正规的工农红军。会后,中央军委和江苏省委决定在苏北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1930年2月中旬,江苏省委先后派何坤、徐德、张爱萍、何杨、宋奇、董先青等一批熟悉军事的干部来通海地区负责红十四军的组建工作。3月2日,南通、海门、如皋、泰兴地区的红军组建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任命何坤为军长,董畏民为政委,后通海特委书记李超时为军长兼政委,薛衡竞为参谋长,余乃诚为政治部主任,徐德为驻如泰红军军事特派员。为加强如泰红军和泰兴县委的领导,通海特委也向泰兴派来干部,任命黎时中为如泰红军政委,王益之为泰兴县委书记,何其美为共青团泰兴县委书记。何其美同志是有史记载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泰兴县第一任书记。1930年4月3日,通海特委和红十四军部在如皋胜利乡贲家巷召开红十四军建军大会,这天,古溪、黄桥等地方圆几十里内的赤卫队员、农会会员、妇女会员、少先队员们,带着鸟枪、土枪、大刀、长矛、梭镖、火药枪、铁叉等各种武器直奔贲家巷。大会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近千名红军战士接受了特委和军部首长的检阅。在建军7个月中,红十四军经历大小战斗近百次,建立了跨越7个县的游击根据地。
红十四军的成立,直接威胁着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心。为彻底解除“心腹大患”,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十四军实行了血腥镇压。同时反动派还通过收买红军内奸,从中进行瓦解破坏,首任泰兴别动队长的李吉庚,在黄桥商会会长、保卫团总团长黄辟尘(国民党国会议员)和省警察大队长杨蔚派人唆使下叛变。他们密谋好三个条件:一是李吉庚杀害共产党重要干部,以表示“诚意”;二是李吉庚引带国民党搜剿红军;三是收编李吉庚的队伍,给李以相当名利。李吉庚接受条件,并于8月25日伙同其侄儿李治平率200多人枪公开投敌,被国民党委任命为江苏省游击大队长兼“剿匪先锋官”,下设4个分队。以此打着“招安”的旗号,招降纳叛。这个混迹于泰兴东乡、如皋西乡一带收徒数百的青帮头子,虽投机加入共产党,但并不忠实于共产主义事业,只是为狭隘的个人目的而投机革命。他与地主、土匪私下勾结,生活腐化,抽大烟、玩女人,土匪习气严重,反富民路线斗争中,他提出“杀尽富农、中农”和“驱逐蛮子”(外来干部)的极左口号。
李吉庚叛变后,勾结反动派天天下乡“包剿”,给十四军造成极大的威胁。1930年8月28日,时任共青团泰兴县委书记的何其美同志正在横垛横北村刁家空秘密做群众工作,被土匪刁伯兴探知,并秘密告知了李吉庚。因何其美同志身佩短枪,李吉庚等8名叛徒决定采取诱捕的方式。他们打着收拢散落红十四军人员的幌子,让何其美参加会议,并以统一编号为名,让每一名佩枪人员交枪。当何其美将手枪放到桌上时,李治平等叛徒便从他身后蜂拥而上,按下何其美,将其五花四绑,押至刁家空龟头垛,用面刀(菜刀)残忍地将何其美同志杀害,并将头颅送到古溪国民党据点领赏。李吉庚叛变投敌后的几天内,被屠杀的党和军队领导人、当地党委、交通人员、土地革命委员会干部多达百余人,这就出现了民谣中所说的“共产抓共产,民团向上反,官兵做老板”的局面。解放后,人民政府在何其美烈士遇害地的南倾50米处修建了何其美烈士纪念碑,以此怀念。
尹明生